先秦知识(称呼篇)
书迷正在阅读:我被自己附体了、恶劣嫩批美人肆诱权贵养父、堕入深渊、短篇合集、老实人也会很幸福、死了五百年后宿敌把我复活了(系统/快穿 )、我在大唐疯狂作死、千钟醉、开局一颗蛋升级全靠吞、[崩铁]虚构史学家加拉赫的穿越之途(总受、高H)
。先秦知识称呼篇 春秋时代,男子称氏,以明贵贱;女子称姓,以别婚姻。女子一般用两个字来称呼。她的姓放在后面,而前面的那个字,就有很多种情况了。 女子未嫁时,姓前冠以她在家里女孩中的排行,如伯孟、仲、叔、季。如果她是姬姓的鲁国的姑娘,就可以称为伯姬、叔姬等等。如果是姜姓的齐国姑娘,就称为孟姜、叔姜之类。出嫁后,如果嫁给国君,则把国名加在姓前,如江芈、息妫;嫁给大夫,则把大夫氏加在姓前,如雍姬、卢蒲姜。还有的,是冠以所出之国,如晋国的骊姬,出自郦戎。 这些女人死了以后,往往跟随丈夫的谥号。如卫宣公的夫人,史称宣姜。也有的夫人自己有谥号,如鲁桓公的夫人是齐国人,姜姓,本来应该叫桓姜,但是她却拥有自己的谥号“文”,称为“文姜”,这种情况较为少见。 从春秋晚期开始,礼崩乐坏,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。土地分封制解体,世袭制开始动摇,社会流动性增强,世卿世禄的贵族难以再维持原来的地位,有能力的下层士人甚至平民百姓得到了上升的渠道。 “同姓不婚”的禁忌逐渐被打破,而氏用来区别贵贱的功能也逐渐丧失。至战国时,姓、氏开始合一。 《孟子·尽心下》里,孟子说:“讳名而不讳姓。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只提姓、名,不谈氏,实际上在孟子这里,氏也“升格”为姓了,不再需要仔细区分。战国时,女子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,不再